----央视《探索与发现》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新疆考古队联合寻找务涂谷车师后部王庭所在地


      车师古道,又名他地道。2000多年前,车师王国被天山一分为二,天山以南为“车师前部王国”(今吐鲁番一带)天山以北为“车师后部王国”(今吉木萨尔一带), 由于两地之间有天山阻隔,随着天山南北的交易互市,逐渐形成了一条古道,称为“车师古道”。分为前后国的车师国就是通过这条道路连接。车师前国的治城在交河,也就是吐鲁番。“后王居务涂谷,去长史所居五百里,去洛阳九千六百二十里,领户四千余,口万五千余,胜兵三千余人,前后部及东且弥、卑陆、蒲类、移支是为车师六国,北与匈奴,接前部,西通焉耆,北道后部,西通乌孙”--《后汉书》卷118。这个务涂谷是什么地方,一直众所纷纭,有说在乌鲁木齐附近的,有说在吉木萨尔县城附近的,也有说,就在这条车师古道的山中。我们现在所知道的历史是,车师当年夹杂在汉与匈奴两大政权之间,成为汉与匈奴争夺的热点,先后归属汉与匈奴,最终被汉所征伐,灭于高昌。在这条古道上,凝聚了无数征战杀戮和冷兵器时代的英雄梦想。如今,这条古道静静地横卧在东天山之中,寂寞无语,凝视着人间冷暖、沧海桑田。   

西汉末年,西域各国军事力量日益强大,而雄踞天山北麓的车师六国中,又以车师后国最为强大。车师后国这个强大的国家领地就位于赫赫有名的北庭都护府所在地—新疆吉木萨尔县南部山区水草丰美的山区牧场,她的发展与壮大,甚至直接影响着西汉王朝对西域地区的管辖与统治。如一道流行划过夜空,车师后国在中华五千年璀璨的历史长河中一跃而起,很快又湮灭在历史的大浪里,至今无人知道,车师后国的首都即王庭牙帐在哪里,只有《后汉书》等历史文献中粗略的记载“后王居务涂谷”。

 

王的故乡,你在哪里?

 

“连自己故乡的历史都搞不清楚,这首先就是一种失职”,新疆吉木萨尔县县委常委、宣传部长蒋飞龙告诉记者。为了填补这段历史空白,蒋飞龙开始多方筹措,在他的力促下,由中央电视台《探索与发现》栏目导演黄大路、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新疆考古队队长巫新华牵头、央视摄制组、自治区及吉木萨尔县考古队专家、吉木萨尔县文广局工作人员组建了车师古道科考探险队,对吉木萨尔县南部山区车师古道等地进行为期四天三夜的考古探索,目的就在于找出车师后国王庭牙帐所在地。

 

“我们本次车师古道考察,实际上是一次建立在科考基础上的探索新历史活动,过去也有一些专家学者对车师古道进行过考察,但都是沿着车师古道行走勘察,但我们这次除了对车师古道进行重新认识之外,我们的目标就是找出车师后国的务涂谷王庭所在地”。巫新华一边往马背上搭着行李一边微笑着告诉记者。


 

此次科考的车师古道等山谷,风景绝美却也寸步难行,虽然经过常年建设,这里已经开发为旅游景区,但车师古道内喜怒无常的气候、怪石嶙峋的山路和奔腾大河,将一切现代化陆地交通工具挡在了山外,想进山领略绝美风光,只有骑马或者步行。

 

23匹哈萨克走马,7名哈萨克向导,6名考古队专家,5名摄制组成员,携带发电机、卫星电话、航拍飞行器、GPS等物资,于2016918日正式踏上了寻找务涂谷的科考之行。没有轰轰烈烈的出发仪式,没有豪言壮语,只有一颗颗激情澎湃的心。

 

一路风景如画,一路提心吊胆,或者被车师古道沿途罕有人迹的美景醉死,或者被巨石怒河的羊肠小道吓死。

 
此次带路的向导,都是从小在马背上长大,熟知深山脾性的哈萨克精装汉子。他们常年在深山游牧,能准确的找到水源补充给养,又能从山坡碎石间各种野生动物踏出的千百条小路中寻找出相对平坦的道路。这次参加科考的考古与摄制组成员,也是挑选出户外生存与适应能力俱佳的专家,连科考探险队唯一的女性----巫新华队长的助理、看似娇滴滴的刘洁女士,也是新疆某一线野战部队陆军军官出身。

 

窝窝馕、火腿肠、方便面,这是此次考古探险队的三宝。新疆地方流传千百年的传统面食与成熟的速食快餐,又一次在寻找务涂谷的道路上碰撞。

 
车师古道九道桥,过了九道桥就是吐鲁番。啼啼嗒嗒的马蹄声,又一次吵醒了车师古道这条千百年来连接天山东疆与北疆的生命线。手机没有信号,卫星电话时断时续,没有一寸柏油路,没有一个电线杆,一路除了马匹的喘息和河流的怒啸,夹杂着原始松林林海松涛,再无一点声息。一次次的峰回路转,一步步的犬牙交错,在考古队马队经过后,车师古道又回归到原始的沉寂。

 

头道桥、二道桥、三道桥,在五个多小时的不间断行走中,科考队终于到达四道桥附近。马道旁悬崖下一座巨石青碾突兀的树立在河床边。石碾比标准油桶还大着一圈,估计有两三吨重,碾上工整的刻着石纹,石碾中间有碗口粗的洞用来穿木轴,但经过历史的冲刷,木轴已经腐烂,只有几株毛茸茸的狗尾草从孔洞中探出头。为什么这里有这么巨大的石碾?谁把它扔在这里?即便是现代化的铲车也无法运送过来,古人又是如何运送的?

 

巫新华等一行考古专家开始忙碌了,绘图,打点,探勘,和向导交流,附近这座山头叫金子山,山内有金脉。经过初步判断,这座石碾是明清时期淘金客遗留下来的。明清时期的淘金客带着金黄色的梦想,沿着天山河谷寻找金脉,后又因战火摧残或者金脉消失,淘金客们四散而去寻找新的矿脉,这里逐渐被荒废,只留下石碾守诉说着淘金梦。哈萨克向导汉苏里唐告诉我们,他的祖辈放牧时,还在山崖后的草丛中捡到过碎小的金粒,也许是淘金客遗留祈福,希望年年有余,或许是淘金客私藏。

 

天黑时,考古探险队将营地设在一处叫下家店的山谷滩涂上。相传古代车师古道这条链接吐鲁番和北庭的通道上来往的牧民和商贩很多,沿途就有了两个店铺供行人打尖住宿,山上的叫上家店,山腰上的叫下家店。解放后木垒至哈密的公路修通,车师古道这条通道行人日渐稀少。下家店滩涂三面巨松环保,西面悬崖高不可攀,悬崖上长满了覆盆子这种新疆极为罕见的野果,滩涂下的河水,虽然在盛夏也冰凉刺骨,甘冽透心,解渴提神。一夜满月如轮,挥洒在科考队的帐篷上。

 

919日,清晨的寒气和霜露尚未散去,科考探险队员们和哈萨克向导们就一起收拾马匹,整装出发。一路上,向导们不停的为队员们查看马鞍和肚带,经过五道桥后,海拔已经超过2900米,树木逐渐稀少,草地下的尖利碎石也慢慢多了起来,在海拔3000米的山坡上,马的呼吸越发沉重,不停的喘着粗气,从悬崖上肩膀宽的碎石路上穿行。科考队员们个个嘴唇发红,一方面是缺氧,一方面是深不可测的峡谷,谷底的大石巨松此时看来,犹如小草,如果从马上滚落,绝无生还可能。一路上再无人说话,向导也不在催促马队,而是让马缓慢行走,一块块被马蹄踏翻、滚落悬崖的石块,让科考队员们心惊胆战,手心的冷汗打湿了手中的缰绳。

 

在穿越石门子时,马蹄在光滑的石壁上打滑,犹如在冰面行走,只有一人宽的石门子相传是古来兵家必争之地,一夫当关万夫莫开,队员们的大腿擦着两侧的石壁穿行,大腿被马匹挤在石块上却紧张的感觉不到一丝疼痛。

 

经过六个多小时的攀爬,科考探险队一行终于登顶琼达坂。琼达坂是一座山口,皑皑雪山如一副巨画,挂在前方,雪山的背后就是吐鲁番大河沿镇,百公里外就是高昌故城遗址。琼达坂上村草不生,四季寒风凌冽,全是手掌大小的石块,成功翻越琼达坂的幸运者,每人都会在山顶敖包垒上一块祈福石,但整个琼达坂也只垒起了两个小小的石敖包。来自温州的考古专家柯方青兴奋的捧了一堆石块,说这里遍地都是古海洋植物化石,没有想到昔日海底竟然变为大坂。 


在琼达坂西侧山破上,考古探险队又有了一个巨大收获。


 

一根根面盆粗细的松木桩竖着埋在土里,地面上堆积和散落着一大堆碎石块,而山坡上的碎石又呈规则的排列着。考古队员们用小铲子一点点清理着木桩四周的泥土和石块,慢慢的,人工锯切过的痕迹显露出来。吉木萨尔县文物局考古队队长张丁高兴的告诉记者,这个是个楔面,是古代人木结构建筑最常用的搭建方式,这些立柱是建筑地基,立柱上面肯定搭有平台,按照木桩的粗细和分布密度来看,上面的平台绝对不小,而且一般民居也不会有这种建筑结构。巫新华小心翼翼的从截面上取下一块木头,准备回去后通过仪器,分析这座木结构的建筑年龄。根据航拍图片和地表石块堆积特点,此处建筑初步定义为古代少数民族太阳崇拜祭坛。

 

从头道桥到琼达坂,根据山谷周边环境,巫新华断定,务涂谷肯定不在车师古道这个山谷里。车师古道相对别的山谷更加利于通行,不利于一座王城的攻防战守,一路也无大面积连片草场供养王庭牙帐的数千人马。


 

车师后国王庭牙帐,你究竟在哪座山谷里?

 
根据卫星地图,科考探险队一行又原路返回至三道桥,横穿原始松林后,攀登上了吾塘沟达坂。吾塘沟达坂也以一场大风雪欢迎远道而来的探险者们。向导寒炒堂告诉科考探险队,这里极为荒凉,连哈萨克牧民都不愿意来这里,因为这里连马走的路都没有,翻越过吾塘沟达坂的人,一个巴掌也能数出来。大家要有心里准备。 



从吾塘沟大坂一路向北,道路更加惊险。向导在前面一点点的探路,科考队一行远远在后面一点点的前进,有时候因为一两步路的差错,大家得跳下马来,牵着马倒退回来重新找路。

 

道路愈加艰险,科考队队长巫新华脸色就更加凝重,连他这个骑术精湛、通晓好几种少数民族语言的野外探险专家,都对这条路没有把握,随时有队员可能摔下马背,摔下悬崖。 

在穿越河道时,有队员的马被河床上刺笋般、半米多高的乱石绊倒,队员从马背上摔进河里,幸运的是人掉进水里而没有掉在石头上。 

经过一天的艰难探索,科考队走完了最难走的路程,走进了吾塘沟。

 

刚刚进入吾塘沟,巫新华眼睛一亮,“这里,肯定是这里!”,巫新华说,从地势上来说,吾塘沟地势平坦,四季河水不断,草场面积大,适合放牧,而三面环山、南部大坂极为凶险,易守难攻,只要守住山谷北部沟口,整个山谷牢不可破,而且吾塘沟内风景优美,气候温顺,是车师后国王庭牙帐绝对首选之地。


 

“可以确定的说,这里就是古车师后国王庭牙帐所在地”巫新华斩钉截铁的说。


由于游牧部落的生活习惯,即便是王庭牙帐,也不会像中原王朝一样兴建城池,而逐渐败落并在魏晋时期最终臣属突厥,并化为突厥的哥舒部落。一代名城车师后国就此湮灭在历史的浪潮中,直到1800年后的今日,才揭开车师后国国王故乡的神秘面纱。

 

921日上午,历时四天三夜的科考探险,科考队一行圆满的完成了此次勘查发掘任务。

 

蒋飞龙告诉记者,“这次科考探险,最大的意义在于确定了车师后国王庭牙帐所在地,用实际科考填补了这一历史文化空白,也是第一次科学系统的对吉木萨尔县南部山区环线路线进行实地勘察和挖掘,对整合吉木萨尔县南部山区旅游资源、开辟天山廊道新的徒步探险科考道路、挖掘西域文化历史等等,都有深远意义”。


寻找王的故乡—探寻务涂谷车师后部王庭所在地

2016-09-26 11:00